多希望仍在這片土地上的,是實實在在的建物,而不是瓦楞紙、保麗龍板、紙張所構成的模型。
剛被偷拆的「寡婦樓」是二戰期間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遺址,整棟廠房面積大約400坪,目前土地所有者為國防部。
此區域原是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,原本有上百棟工業廠房,大家所熟知的忠貞新村、光復國宅、公學國宅、交大建功宿舍等區域皆在廠區之內,是台灣極大規模的二戰軍事工業基地。二戰期間,新竹是太平洋戰爭重要軍事據點,設有海軍航空隊、第六燃料廠及新竹飛行基地等軍事設施,神風特攻隊飛機由新竹機場起飛,所使用燃油即來自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。
1949年,國民政府撤退來台,有一批女眷被安置在新竹煉製廠房二樓,她們的另一半有些戰死沙場,有些則失聯,於是大家稱此為「寡婦樓」,隨後越來越多軍眷陸續遷入,形成大屋包小屋的建築形態。一樓原有20個圓拱,中間本來相通、置放大型機具,眷戶遷入後,以簡陋建材自行搭建、隔間,是相當特別的造型,更是舉世罕見的二戰遺構轉化利用的建築案例。
隨著都市更新的壓力不斷擴張,各式文化資產、歷史建物若無完善管理機制,這樣的悲劇會不斷重演。請持續關注此事件後續發展,關心寡婦樓、六燃遺構群後續保護行動!